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乱、靖康之难、靖康之祸、靖康之耻。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,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(1126~1127年)因而得名。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,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。
1125年8月,完颜宗望、完颜宗翰以“张觉事变”为由奏请攻宋。十月,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(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)攻燕山府(今北京西南)。北宋易州(今河北保定市易县)戍将韩民毅投降。公元1126年1月2日,于白河(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)和古北口(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)大败宋军;两天后,宋将郭药师降,宋燕山府防卫崩溃;不久破宋中山(今河北定州)派来援军三万人,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(今河北正定),1月22日克信德府(今河北邢台)。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,没有完颜宗望顺利。公元1125年12月29日,攻克朔州(今山西朔州);公元1126年1月6日,破代州(今山西代县);1月13日中山投降;1月15日包围太原,但在太原受阻,以至贻误军机,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。1126年1月27日,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,第二天攻下滑州(今滑县)。1月31日,包围北宋首都汴京(今开封)。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。
不久,金国以萧仲恭使宋,耶律余睹监军。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,可诱而用之,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,使为内应。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,以蜡丸书信献之。八月,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。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的比赛。
靖康元年八月,金兵分东西两路南下。东路金军从保州(今河北保定)出发,连续攻破真定(河北正定)、庆源(今河北赵县),并经恩州(今河北清河县)由大名府魏县渡过黄河。西路金军于九月攻克太原后,乘胜渡河,攻占西京(今河南洛阳)、郑州,并与东路金军共同围攻开封。闰十一月二十五日,金兵渡河攻占汴京。
当时河北、河东(今山西地区)大部分州县仍在北宋军民坚守之中,宋钦宗派官员分往两河州县命令他们开城门投降金兵,遭到坚决拒绝。金朝占领区的百姓也纷纷组织义军,到处打击金兵。陕西勤王军收复潼关以后,继续东进;抗战派将领宗泽率军连续打败金兵,从大名直趋开封。金因为兵力有限(约五六万人),加之认为“江南卑湿”,女真人一时难以适应那里的生活,所以在占领开封四个多月,大肆搜刮以后,于靖康二年四月初一日撤兵北去,带走了包括徽钦二帝、后妃、宗室、朝官等三千多人,以及掠夺到的大批金帛、宝货、仪仗法物、图书乐器等。北宋至此灭亡,史书上称这次事件为“靖康之变”或“靖康之难”。
参考资料:白寿彝:《中国通史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9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