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理位置】 景谷古称“勐卧”,傣语“勐”为地方、“卧”为井,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。是以傣族、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,素有“林海明珠、杧果之乡、佛教圣地”的美称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、普洱地区中部偏西,地处东经100°02′~101°07′、北纬22°49′~23°52′之间。
【行政区划与人口】 全县总面积7550平方千米,辖钟山、凤山、景谷、边江、半坡、勐班、碧安、益智8个乡和威远、永平、正兴、民乐4个镇,下设132个村委会、1929个村民小组,60023户农户,总人口291700人,其中农业人口占88.1%,以傣族、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.3%,县内居住着汉族、 傣族、彝族、拉祜族、哈尼族、回族、布朗族、白族、瑶族、苗族、满族、普米族、壮族、纳西族、佤族、高山族、京族、基诺族、傈僳族、布依族、土族、侗族、土家族、怒族等24个民族,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38.64人。
【建置沿革】 1949年6月景谷县和平解放,同年6月6日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。1985年6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,属思茅地区行政公署辖地,同年12月25日召开成立自治县庆祝大会。此后,每年12月25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。
【自然资源】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,矿产资源丰富,野生动物众多。景谷是闻名中外的“普洱茶”产地之一,国务院特定的晒青毛茶的代表样和制样区,景谷秧塔白茶为清代皇室“贡茶”,多次被评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。
【森林资源】 森林资源是景谷最大的优势资源,全县林业用地874.9万亩,占总面积的77.5%,人均拥有林业用地30亩,是全省人均的3倍,是全国人均的10倍;森林覆盖率达74.7%,为全国森林覆盖率的5倍多;活立木总蓄积量达5514.6万立方米,人均拥有193立方米,是全省人均的5倍,全国人均的23倍;林木年生长量达210.45万立方米,其中:思茅松占88.7%;年木材消耗量为89.6万立方米,林木年净生长120.85万立方米。
【旅游资源】 景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,境内主要旅游资源景点有175处,典型的有被南传上座部佛教视为“圣地”的勐乃仙人洞;被称誉为“中国塔林一绝”的景谷“塔包树·树包塔”;道教圣地大石寺;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;神奇的威远江自然保护区;中国目前发现面积最大、种类最多、保护得最完整的野生龙血树群落;具有集蓄水、防洪、发电、旅游、养殖、保护生态、净化环境、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景谷河水库、昔木水库、太平河等水库。
景谷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朝拜圣地。相传,佛祖释迦牟尼曾多次驾临景谷,并留下26处佛迹(佛祖脚印、手掌印等),其中最具有的是永平仙人脚、训岗仙人卦、芒朵佛迹。每年从傣历年过后,有成千上万来处傣族地区和东南来信教群众前来朝拜、念经滴水、赕钱赕物、赕糯米饭,祈求佛祖保佑吉祥安康,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
参考资料: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